【超重磅】、【奔走相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公示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原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为科学指导太原区的空间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范围包括阳曲县、古交市、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共6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
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打造为: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开放联动先行区,面向全国驱动全省的创新发展标杆区,山西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区。
聚焦全面开放,协同一体;中心聚能,双向联动;增存并举,功能优化;生态优先,弹性生长四大战略重点,打造高能级增长极,形成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
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实施“136”整体发展战略部署,即“一个启动区、三个开发区、六个县(市、区)”协同发展的联动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同步发力,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七大产业集群。
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依托城镇空间、产业基础、交通廊道等资源要素,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两山两脉、一轴两带”的总体格局,支撑区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维育“两山两脉”的保护格局
“两山”:强化恒山-云中山、五台山-系舟山为主体的两大生态屏障功能,巩固太原东、西山生态屏障,构建生态高质量发展涵养空间。高标准保护和建设由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城郊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绿地构成的“山城一体”生态公园体系。
“两脉”:高度重视汾河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强化汾河流域生态景观塑造,发挥汾河、杨兴河两条生态水脉贯通支撑作用,依托汾河流域多条边山支流,打通贯穿城区,连接山体的生态联系绿廊,形成联通山水、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廊道网络,并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局地气候环境。
(二)构建“一轴两带”的开发格局
“一轴”:连接太原、忻州两市的区域发展轴,串联太原至忻州主要城镇及产业密集区,构筑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大通道。
“两带”:东部、西部两条产业发展带。延伸区域发展主轴,形成的东、西两条产业发展带,带动沿线各产业板块联动发展。
推动工业、高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农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创新转型,协同跨越发展。
重点打造一个大盂产业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十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板块,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板块。
构建“老城+新城”的服务业双核心,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推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品质提升和现代物流园区融合创新。
以府城历史文化核心为重点,打造汾河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东西山生态文化休闲带、阳曲关堡驿道特色区和古交生态康养特色区,构建“一心一廊两山两区”的全域文旅产业新格局。
依托汾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北部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西部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中部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一带、三区、多园”的农业空间格局,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带动能力
提升开放枢纽功能,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新太原西站、扩建阳曲西站、建设阳曲综保区、谋划新建阳曲通用机场。
加强太原、忻州快速联系,推进两市相向发展。依托大运高速、太忻大道、泥向线 国道绕行线构建“一高、双快、一国道”的区域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依托大西高铁、北同蒲铁路、规划太忻城际铁路构建“一快、一普、一城际”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
完善内部交通联系,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一是构筑多层次轨道交通,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二是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续建西北二环高速,推动青银二广高速公路联络线、古交-娄烦-方山高速公路、国道108绕行线等开工。三是打造便捷有序的道路网体系,推动108国道(太忻大道)、泥向线北延等城际快速通道开工;推动东峰路北延开工,黄东线改造,二环高速以内的高速公路有序退出并进行市政化改造等。四是构建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开通太原至忻州、定襄、原平等区域的城际公交线路,建设环城景观绿道。
(二)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水平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安全可靠、高效韧性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滹沱河引水入并供水工程,实施上原水厂,建设大盂供水服务及维抢修基地、西山地表水厂、古交市炉峪口水厂等。强化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效能,新建大盂、泥屯污水处理厂、古交污水处理厂调蓄池,扩建北郊污水处理厂。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汾河滞洪区建设,大盂东中西干渠、杨兴河等河道治理,玉门河上游等生态治理。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扩建太原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阳曲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区域220千伏电网。增强燃气安全供给能力,推进鄂安沧联络线、大盂至合成生物园区输气管线建设,新建中石油大盂分输站、华润大盂门站、华润LNG储配站,改建阳曲华润门站。实施清洁低碳供热全覆盖,建设阳曲热源厂、太忻大道换热隔压站,东部燃气热源厂,续建城西燃气调峰热源厂,适时启动中北、大盂能源岛等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盂启动区、中北高新区“5G+”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建设阳曲县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中心,阳曲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和污泥处置中心,推进古交厨余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古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写在后面(解读):目前太原区已公示,相信忻州区也已经在路上了,静待忻州段公示!不过,从太原区公示的内容来看,忻州区不管是从地理上还是从格局上,更应该作为“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联动先行区”。与此同时,忻州市近些年一直致力于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但是却面临人口持续流出(六普到七普常住人口净减少幅度全省头部位)的形势,未来如何在太忻一体化发展中避免进一步被太原区虹吸,将忻州市内的旅游资源(五台山、大智镜圆、雁门关等)以及绿色能源、新兴产业、杂粮产业、旅游康养等基地做大做强显得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