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又一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出炉……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太原市又一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出炉……
开通太原至忻州城际公交线个东山城郊森林公园;229.5公里自行车赛道为主线的环城景观绿道;实施海洋公园建设,森林公园提质改造,植物园“创A”;建设龙城公园、汾西公园、柏杨树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府城文道、东三道巷、南华门历史街区改造升级;太钢工业博物园提升、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太重工业遗址、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近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了蕞新的《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
我市将以科技创新为全面支撑,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为样板示范,实施五大建设行动
,全面提升我市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继续讲好可持续发展的“太原故事”。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太原市以“
”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此次,按照蕞新的建设方案,我市将以“双碳”为目标、以科技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围绕水系统韧性不足、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转型进程较缓三大问题。
,破解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瓶颈,实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制度的融合发展。02
共有8项工程,包括破坏面修复技术示范工程、受损弃置地修复工程、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生态康养基地建设工程、东山生态绿道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一是开展百万亩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山体植被的基础工程。2022年底前完成各类营造林100万亩。2023年、2024年持续巩固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可绿化山体应绿尽绿。二是在百万亩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基础上实施百万亩远郊生态屏障,以“ 三县一市”为重点,大力推进荒山造林、提档升级灌木林改造、森林抚育和未成林地管护等工程。
的营造林任务,多措并举推动拱卫太原市的森林城市群建设。
。天龙山、凌井沟、汾河上游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水禽观测点、固定监测样地、野外宣讲站点等监测设施。完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调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减少,资源有增加,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3.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推广应用西山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二八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投资,持续开展太原市东西两山区域的森林公园提升建设工程。西山地区根据区域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原有城郊森林公园景区进行提升建设,根据自身资源与用地条件,强化各公园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改造钢盛城郊森林公园、亚鑫城郊森林公园、西山万亩生态园、西山枫情城郊森林公园、华岳城郊森林公园、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奥申城郊森林公园、康培城郊森林公园等8个西山城郊森林公园;
东山地区在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配套各类基础设施,重点对各公园项目进行整合,引进生态休闲项目,重点发展风景观光、体育健身、户外休闲、亲子科普、生态游憩等类型的项目,提升改造五龙城郊森林公园、锦林城郊森林公园、山庄头生态园、海棠湾城郊森林公园、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龙角山山地森林公园等6个东山城郊森林公园。
阳曲县依托三郎洞原生态旅游景点,糁子沟、三藏寺、羊驼小镇、玉泉谷、青草坡乡村庄园等旅游景区,建设文旅产业园、康养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生态康养产业基地。古交市依托狐爷山、二龙山、河口片区等独特资源禀赋,建设自驾观光游、乡村体验游、红色研学游和休闲采摘游等生态康养片区。5.东山生态绿道工程。
完成东山93.5 公里(其中新建6.31公里)自行车赛道主体工程及绿化建设,实现与136公里西山旅游公路的贯穿连接,形成以229.5公里自行车赛道为主线的环城景观绿道。03
借助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重构、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以及智慧赋能水系统提升等方式,完成13项
水系统综合提升行动,包括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双水源补充生态水研究、“九河”上游生态治理修复、多源多网分质供水顶层设计、污水处理厂节能降碳改造研究、智慧水务平台搭建等工程。
。太原城区段进行部分堤岸新建、河槽局部拓宽、柴西堰重建、亲水平台及生态湿地建设、两岸景观绿化、现有堤防加固和改造、现状河道内的主槽疏浚、滩面和河心岛及浅水域绿化。清徐段进行堤防生态化改造、滩槽整治、湿地工程、景观绿化、堤顶道路和生态功能保障防护林带建设等,有效治理水污染、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岸线自然之美,为“一泓清水入黄河”做出太原贡献。
2.“九河”上游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
采取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清淤、堤岸整治、河道蓄水以及河道两侧的生态堤防等措施,实现虎峪河、风峪河、南沙河、冶峪河、九院沙河、玉门河、北排洪沟、北涧河、北沙河等九河上游生态治理和修复。
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实现晋阳湖、风峪河与汾河水系连通,水质稳定在地表水IV类标准以上;采取湖泊生态空间管控、水资源开发和生态水量及水位恢复、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湖周景观和文化保护建设、完善湖泊管理体系等手段,建立生态湿地公园,改善晋阳湖生态环境;延伸和提升晋阳湖水体功能,改变周边区域建设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改善工程,包括建立一批低碳产业园区,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
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推动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万亿级工业产值规模。
在太原科创驱动中心项目建设工程中,引进全国各大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成果展示展览,共享会议中心运营,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产业招商、科技创新、科研技术转化提供优质的载体平台等。
构建“科技+治城”实施路径,以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为目标,从生活方式转变和城市更新两方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深化太原省级低碳县(市、区)试点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城市蓝绿空间,实施差异化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共建低碳城市促进城市宜居宜业。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和零碳社区示范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工程等。1.绿色交通示范工程。
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为示范点,构建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开通太原至忻州城际公交线路,引导交通出行向绿色低碳转变,实现城际客运同城化。推广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持续推进公交车、环卫车辆的绿色更新。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推动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优化公园绿地布局,继续完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公园体系建设。实施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中央景观绿轴、缓洪池公园、西干渠景观、中干渠景观等相关公园绿地建设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的“四梁八柱”,助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打造“四个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优美环境,营造良好条件。实施晋阳湖公园(二期)工程,打造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古今交融、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一流景区。
实施海洋公园建设,森林公园提质改造,植物园“创A”,完善动物园、植物园等专类公园门类,打造国内一流动物园、植物园。
建设龙城公园、汾西公园、柏杨树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优化公
园绿地布局。大力开展“百姓身边增绿”行动,结合道路、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持续加大街头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力度,各城区每年建设不少于5个街头游园,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拓展城市公园绿地空间。
重点打造迎泽大街、滨河东路、滨河西路、迎宾路、东山大道等精品街道。
3.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利用工程。
完成全市3000余个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实施老旧街区改造,加快实施府城历史风貌复兴工程,高标准完成府城文道、东三道巷、南华门历史街区改造升级。
实施老旧厂区改造,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以太钢工业博物园提升、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太重工业遗址、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强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
,主要通过传统能源产业的提效减碳、用能方式转型升级、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式,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共实施15项工程,包括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工程、“新能源+储能”试点工程、氢能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工程、燃煤替代与清洁供暖改造工程、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零碳能源供热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