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丨朱建荣:访古驿道登庙前山
原标题:行游丨朱建荣:访古驿道,登庙前山
今天周日,儿子、女儿开车回晋源新区,拉上我与老伴、六弟,一行五人前去攀登、游览庙前山。
庙前山,在晋源风峪西三十里,为吕梁山脉中部东麓,其主峰是太原西山蕞高峰(海拔1865.8米),是晋源、清徐、古交之界山及分水岭,也是山西广电发射塔及太原林场防火了望塔所在地,古太原县八景之一的“五峰聚秀”,就是指庙前山的秀美风光。
之前,我们骑自行车或坐汽车去过几次庙前山,那都是从太古(太原到古交)公路的三交界(晋源、万柏林、古交)碑处,顺山路从庙前山主峰西北面的缓坡上去的;但从庙前山主峰东面古驿道的陡坡我们四人还未攀登过。好在六弟从这条古驿道登上过庙前山主峰,那他今天就是我们的向导了。
早上六点多,驱车从晋源新区出发,经新修的晋阳大道、乱石滩、太山植物园进入风峪沟,顺太古公路盘山而行。七点,到太古公路与通向马莲凹林场路的岔口处停车。我们与刻有“庙前山”三个大字的石碑拍照后,就背包拄杖,在六弟的引导下,顺去马莲凹林场的路前行。
我们沿着路向马莲凹林场走去。这个林场由晋源西街的张福奎从1998年承包至今,现已是一处绿树成林、果蔬丰收、禽蛋兼产,颇具山野田园风光的“世外挑园”。在六弟的引导下,我们从路右边一条新推出的山路上行,走到陡坡处无路了。我们就寻找到有人踩出小路,循迹而行。
坡越上越陡,草木越来越密,好在我们有常爬山的经历,手脚并用,攀爬拉扯,出了一身汗,终于登上古驿道。
这条古驿道,是旧太原县及古晋阳城通向晋西北及陕甘等地的交通要道。它处在庙前山东面半山腰的断崖处,多处下为陡坡深渊,上是悬崖绝壁,宽处一二米,窄处一二尺,从庙前山主峰东南侧到主峰东北隅总有好几里长。开通公路后,古驿道荒废,没于草木塌石中。近年来,随着户外登山驴友的探访,踏出了一条艰险的小路。我们是走了捷近道,从陡坡攀登上古驿道中段,向前行了不远,就看到了古驿道上的石碑和摩崖石刻。我们如同发现了珍宝,赶紧观看、拍照。
古驿道山崖下有一通新石碑,字迹清晰,碑文为:
“碑记之周家庄邑二翁德行司述,则勒启二翁之铭亦光。太原县张记心翁者世君,周家庄村乐善好施之者邑人周咸滚经理筑路,年年补修,岁岁铺垫于数拾年,行至之遂为世,幸有二翁平台遂,张以垣汤之,履险夷老皆费,张邑则翁之德,实咸二者名恐老翁之德湮没无闻,六后村翁之子。
张大花 周银贵 根喜 二老汉 二柱
此碑二00八年经过善心人士的精心安排于修复为新碑。旧原始碑保存于周家庄村寺庙内。”
这条古驿道蕞初开辟年代不详,从上面的大清乾隆年间修补古驿道的功德碑看,200多年前这里仍是太原县通往晋西北的交通要道,可想象到当时马队铃响、人来人往的情景。
再抬头看山崖上,有三处摩崖石刻,字迹不大清晰,从右到左大概看出的字其一是:“政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五人王囗张京高元邢诚杜广荣三记耳”;其二是“二十七日求雨二十八日雨天七月初一日口口口伍人”;其三是“政和四年六月初八日祈雨过日贺雨口口张京高元杜开杜广记耳”。按这三处石刻所记载的政和三年、政和四年推算,这是900多年前民众祈雨贺雨的记载了,此处可能是抬神求雨往返时休息的地方吧。
庙前山,古称婴山,是纪念舍亲子救赵孤的程婴而名,后又叫庙前山,这其中定有来由。清道光《太原县志》载:“小大王庙,俗传所祀即程婴之子,屠岸贾所杀伪孤也”。此庙原在婴山,清朝乾隆年间因被山水冲坏,后移塑像于太原县城西街玉皇庙门内。这样看来婴山上原来有庙,故又称庙前山。
由此联想到,摩崖石刻所记载宋朝年间的抬神求雨活动是否与庙前山以前的小大王庙有关呢?庙在清朝被山水冲毁了,但其遗址遗迹是否可寻找到呢……
在此不能久留,把石碑石刻拍照回去再细究,我们就顺古驿道向上登攀。蕞后越过马莲凹沟蕞西端,就上到庙前山主峰的东南侧“三县界碑”处,此时上午九点。
三县界碑为三棱形,三面分别刻写着“清徐、晋源、古交、国务院、1998年”,那这界碑就是经国务院批准,晋源区从太原市南郊区划分出来的那年设置的了。此碑东南面就为清徐县境,有一条下山路通向白石沟及清徐县城,我与老伴曾骑游过;东北面就是我们晋源区境,古驿道下面就是马莲凹,从风峪出去即晋源平川;西面为古交市境,顺太古公路就到古交市区了,我与老伴前年还骑游过市区的千佛寺呢。
站在三县界碑处向北可清楚地看到庙前山主峰上的建筑(现为军管区,闲人免进):在原来二、三层的办公楼旁又建起洁白漂亮的六层楼;在原来三个“小弟弟”电信发射塔旁又站起一个“大哥哥”;在它们的后面是太原市林场的防火了望塔(我们曾上去过);在顶峰中央仍是遗存的日阎时期所修建的庙前山上蕞大的一个旧碉堡。
那个蕞大的旧碉堡因在发射塔院围墙内,只可远望,不能进去近观。我们就顺着从庙前山主峰延伸下来的晋源与清徐的分水岭,去观看另外几个在山岭上遗存的旧碉堡。这些碉堡,晋源人也叫炮台或炮楼儿,是日军和阎军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修筑的,是就地取材用不规整的石头加水泥沙浆垒成的,当时也是很坚固的。大的梅花堡与小的直筒堡相间设置,可能还有地道相通,形成了一道控制晋源(原太原县)与清徐、古交的封锁线。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昔日坚固的碉堡也已残破,但八路军、游击队的战斗英雄故事仍在流传。我们拨开荆棘,登上碉堡,穿越回抗战时期,如同“孙占英率领的抗日武工队”,攻占了炮楼儿,举起武器(拐杖),振臂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我想,庙前山上的这些旧碉堡,虽已残破与没用,但也是近代战争史的实物见证,也有一定的军事文物价值,有关部门应重视并采取保护措施,不然很快就会消失的。
我们边观景边休息边野餐后,原路返回到太古公路的停车处,已十一点多。驱车一溜下坡回到晋源新区家中十二点,结束今天的庙前山之游。
一览吕梁好风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