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系列报道之十二)】聚焦关键词,解读2022年太原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太原市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报记者王雁摄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创优争先,站在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太原发展,于变局中求新局,于危机中创生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太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定调“十四五”太原总盘子,明确开局之年新步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生态治理、改革开放和民生保障五大任务,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兴市、环境立市、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城市“双修”、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在转型发展上奋力蹚出一条新路来。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1年,太原市围绕打造产业高地的时代要求,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产要稳,太原市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立足省会市情农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粮食储备保供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二产加速推进,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86亿元,增长11.9%,拉动GDP增长4.20个百分点;三产要优,太原文旅融合大手笔不断亮相,高潮迭起。“三驾马车”带跑,经济动力强劲。2021年,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1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去年,太原发布科技“揭榜挂帅”,诚邀国内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关单位揭榜,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全面落实省委深化省校合作的决策部署,48所高校大学生来并开展实习实训、国情研修,46所知名高校在并设立优质生源基地,100余所高校3.4万余人来并就业创业;先后与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开展广泛合作,深化建设十二大基地,合作项目400余个,签约项目300余个。
2021年,太原作为国内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5G网络建设进入全国头部方阵。信创产业全面推进,太原迈入国内先进计算一线城市。太原高新技术企业——科达自控作为北交所“智慧矿山头部股”,在北交所开市首日成功上市。2021年,太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3%;增长41.9%。“太原创造”“太原智造”加快推进。
2021年,教育改革深入推进,9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4281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8所,新增公办学位6000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确保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
医疗保障不断加强。全市114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973人,完成年度指标任务的92.91%;城镇登记失业率2.85%,远低于4.2%的目标任务。居住环境持续优化。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持续进行,老城区、老太原样貌重焕光彩。前三季度,老旧小区改造开工521个,涉及8.64万户,开工率73%,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工148部。
锚定新目标,驶上新航程。今年,太原将强化省会城市责任与担当,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年两次亲临山西视察、深入太原调研,嘱托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为太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将太原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城市,以太原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省委赋予太原重大责任和使命,明确提出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四个高地”。
今年,太原把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聚焦“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发展目标,以“一个总体规划、一个启动区建设、一批项目落地、一个管理机构、一套运行机制、一张任务清单”的“六个一”为工作抓手,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启动区建设为突破,尽快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规划,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引进落地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项目,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太原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一产要稳产增收、接二连三,坚持“特”“优”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二产要强梁壮柱、延链建群,全面实行“链长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打造一批纵向关联、横向耦合、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形成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先导、百亿级产业为骨干、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三产要提质增效、做大总量,完善政策、优化布局,做好消费、集聚、融合、业态四篇文章。
太原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就地转化,持续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推进开放高地建设;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研究制定“五有套餐”配套落地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市领导联系企业、商会制度,健全常态化服务对接机制,全面创优营商环境。
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集群招商,在全市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科学谋划项目盘子,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集中打好项目落地投产攻坚战,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太原统筹做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增收,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实惠。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实施碳达峰太原行动,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太原要全力抓好工业转型发展,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抓手,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关键,以数字产业融合赋能为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精准有效谋划项目,迅速高效推进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要全力抓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开发区为载体、营商环境为抓手、国企改革为切口,推动市场主体增量增势增能增效,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汇聚创新人才,不断推动创新资源集聚转化。
太原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几个托底性问题,以省城的安全稳定保全省发展、保全国大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守牢守好“太原阵地”。
同时,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网络舆情和社会治安管控。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