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规划!太忻城际铁路要来了!
2月23日,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便公示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规划得知,山西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成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原落实省部署,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科学指导太原区的空间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详情如下:
在这份规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规划范围:包括6个县市区(阳曲县、古交市、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2022年至2025年,中期2025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并且,将打造为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开放联动先行区,面向全国驱动全省的创新发展标杆区,山西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区。
全面开放,协同一体;中心聚能,双向联动;增存并举,功能优化;生态优先,弹性生长。
实施“136发挥比较优势并同步发力;按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发挥比较优势并同步发力;按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七大产业集群。
落实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造高能级增长极,形成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
强化恒山-云中山、五台山-系舟山为主体的两大生态屏障功能,巩固太原东、西山生态屏障,高标准保护和建设“山城一体”生态公园体系;“两脉”:高度重视并发挥汾河、杨兴河两条生态水脉贯通支撑作用,打通贯穿城区、连接山体的生态联系绿廊,形成联通山水、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廊道网络并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局地气候环境。
连接太原、忻州两市的区域发展轴,串联太原至忻州主要城镇及产业密集区,构筑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大通道;“两带”:延伸区域发展主轴,形成东部、西部两条产业发展带,带动沿线产业板块联动发展。
推动工业、服务业、文旅业、农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创新转型,协同跨越发展。
将重点打造一个大盂产业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十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板块,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板块。
构建“老城+新城”双核心,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推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品质提升和现代物流园区融合创新;文旅:构建“一心(府城历史文化核心)一廊(汾河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两山(东西山生态文化休闲带)两区(阳曲关堡驿道特色区和古交生态康养特色区)”全域文旅产业新格局;农业:构建“一带(汾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三区(北部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西部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中部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区),多园(高质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空间格局,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规划,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带动能力,建设新太原西站、扩建阳曲西站、建设阳曲综保区、谋划新建阳曲通用机场;加强太原、忻州快速联系,推进两市相向发展,构建“一高(大运高速)双快(太忻大道和泥向线国道绕行线)”的区域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一快(大西高铁)一普(北同蒲铁路)一城际(规划太忻城际铁路)”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
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续建西北二环,推动青银二广高速联络线、古交-娄烦-方山高速、国道108绕行线国道(太忻大道)、泥向线北延等城际快速通道开工,推动东峰路北延开工,黄东线改造,二环高速以内高速公路有序退出并进行市政化改造等;构建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开通太原至忻州、定襄、原平等区域的城际公交线路,建设环城景观绿道。
另外,在市政方面,将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水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安全可靠、高效韧性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滹沱河引水入并供水工程,实施上原水厂,建设大盂供水服务及维抢修基地、西山地表水厂、古交市炉峪口水厂等;强化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效能,新建大盂、泥屯污水处理厂、古交污水处理厂调蓄池,扩建北郊污水处理厂;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汾河滞洪区建设,大盂东中西干渠、杨兴河等河道治理,玉门河上游等生态治理。
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扩建太原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阳曲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区域220千伏电网。
增强燃气安全供给能力,推进鄂安沧联络线、大盂至合成生物园区输气管线建设,新建中石油大盂分输站、华润大盂门站、华润LNG储配站,改建阳曲华润门站。
实施清洁低碳供热全覆盖,建设阳曲热源厂、太忻大道换热隔压站,东部燃气热源厂,续建城西燃气调峰热源厂,适时启动中北、大盂能源岛等项目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盂启动区、中北高新区“5G+”示范园区建设。
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建设阳曲县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中心、阳曲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和污泥处置中心;推进古交厨余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古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