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全力用好招商引资“金钥匙”
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项目落地开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等,全方位推动首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双千工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100个以上,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200亿元以上。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2022年,首府着力招大商、引强企,围绕“六大产业集群”集中发力延链补链强链,多措并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强化统筹引领。我市成立了招商引资市级领导小组,赴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太原等地开展招商,重点对接了中国石化、大唐、华为、万科等行业龙头企业;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全部组建了产业和招商“双专班”,招商专班每个月外出对接项目不少于两次,“点对点”对接产业集群关联项目。
强化部门协调,全市各部门全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发改、区域经济合作等部门,负责全程跟进对接;农牧、工信、商务部门,负责分口盯办“一、二、三产”项目;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土地收储、环保、住建等部门,随后跟进手续办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招商方式,借助相关商会的资源优势,对接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文化旅游、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28家重点企业,进一步拓宽了招商引资渠道。
全市实施重点项目1055个,预计完成投资1114.6亿元,首次实现“双千”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两位数”逆势增长……2022年,一个个喜人数字,成为首府大抓招商引资的生动注脚。
那么,新的一年招商引资工作又如何开展?市区域合作局局长陈利音说:“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制定招商方向,精准谋划招商区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联合联盟优势资源,不断扩大全市招商引资‘朋友圈’,推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化招商体系,形成首府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社会化招商体系,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部抓手、蕞强动力,千方百计“抓招商、引投资、上项目”,构建了“干部带头、社会联动、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招商引资格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企业家看好首府,选择在首府投资兴业、谋求发展。
“我们看到了呼和浩特的潜力和诚意,这座城市确实在‘真金白银’惠企业、真招实策帮企业,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2022年12月18日,在强首府·聚青城呼和浩特市“百家联盟”招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项目签约仪式上,玖和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天霞说,“我们深耕电力行业多年,已在自治区多地投资共享储能电站。本次在托清工业园区投资项目200MW/800MWh全钒液流储能+飞轮储能共享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放电6亿度,按已投建的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计算,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税收5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把家底攒足。要加快壮大“六大产业集群”,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优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要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突出亩均产值和效益,围绕产业定位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
目标已锁定,战鼓已敲响。下一步,我市将把抓项目作为全市“头号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优先、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行“全员招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包联、调度、保障机制,手拿图谱、手握清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确保招商项目“签一个落一个、落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鼓励和吸引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加快优质生产要素向我市聚集,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呼和浩特市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优惠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现有政策,汇总形成《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政策清单》,为政企合作、项目投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政策推动外,去年以来,我市还积极开展了招商引资专项活动,通过举办招商大会等方式,积极招引优质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
“我们将利用1至3月的时间,联合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集中联动审批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拿地前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推动重点工业项目‘五证联发、一日办结’。”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韩文相说。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在全区“走在前”、在全国“争进位”。大力推行企业开办极简审批,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开展常态化“入企帮扶”活动,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的推动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适时再出台一批助企惠企政策。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政府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维护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综合保障中心
蒙ICP备16003084号-4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号 党政机关大楼网站技术维护传真电线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积分统计查询)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收藏成功,可以进入用户中心进行查看!
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项目落地开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等,全方位推动首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双千工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100个以上,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200亿元以上。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2022年,首府着力招大商、引强企,围绕“六大产业集群”集中发力延链补链强链,多措并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强化统筹引领。我市成立了招商引资市级领导小组,赴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太原等地开展招商,重点对接了中国石化、大唐、华为、万科等行业龙头企业;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全部组建了产业和招商“双专班”,招商专班每个月外出对接项目不少于两次,“点对点”对接产业集群关联项目。
强化部门协调,全市各部门全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发改、区域经济合作等部门,负责全程跟进对接;农牧、工信、商务部门,负责分口盯办“一、二、三产”项目;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土地收储、环保、住建等部门,随后跟进手续办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招商方式,借助相关商会的资源优势,对接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文化旅游、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28家重点企业,进一步拓宽了招商引资渠道。
全市实施重点项目1055个,预计完成投资1114.6亿元,首次实现“双千”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两位数”逆势增长……2022年,一个个喜人数字,成为首府大抓招商引资的生动注脚。
那么,新的一年招商引资工作又如何开展?市区域合作局局长陈利音说:“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制定招商方向,精准谋划招商区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联合联盟优势资源,不断扩大全市招商引资‘朋友圈’,推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化招商体系,形成首府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社会化招商体系,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部抓手、蕞强动力,千方百计“抓招商、引投资、上项目”,构建了“干部带头、社会联动、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招商引资格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企业家看好首府,选择在首府投资兴业、谋求发展。
“我们看到了呼和浩特的潜力和诚意,这座城市确实在‘真金白银’惠企业、真招实策帮企业,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2022年12月18日,在强首府·聚青城呼和浩特市“百家联盟”招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项目签约仪式上,玖和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天霞说,“我们深耕电力行业多年,已在自治区多地投资共享储能电站。本次在托清工业园区投资项目200MW/800MWh全钒液流储能+飞轮储能共享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放电6亿度,按已投建的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计算,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税收5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把家底攒足。要加快壮大“六大产业集群”,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优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要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突出亩均产值和效益,围绕产业定位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
目标已锁定,战鼓已敲响。下一步,我市将把抓项目作为全市“头号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优先、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行“全员招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包联、调度、保障机制,手拿图谱、手握清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确保招商项目“签一个落一个、落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鼓励和吸引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加快优质生产要素向我市聚集,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呼和浩特市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优惠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现有政策,汇总形成《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政策清单》,为政企合作、项目投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政策推动外,去年以来,我市还积极开展了招商引资专项活动,通过举办招商大会等方式,积极招引优质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
“我们将利用1至3月的时间,联合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集中联动审批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拿地前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推动重点工业项目‘五证联发、一日办结’。”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韩文相说。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在全区“走在前”、在全国“争进位”。大力推行企业开办极简审批,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开展常态化“入企帮扶”活动,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的推动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适时再出台一批助企惠企政策。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政府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