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简介_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 1991 年 7 月,199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 家级高新区,是全国 54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由新建 区和政策区两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区规划面积 8 平方公里。工商、税务、质监、规划、土地、 公安、金融、保险、电信、海关等服务机构相继入区,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园 区建设集中财力、物力向基础设施建设投放,园区面貌得到全新改观。 太原高新区周边毗邻山西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中国辐射研究院等 科研院所,具有科研人才密集、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环境设施日 臻完善,为企业发展配套的支撑服务体系功能齐全。 园区综合功能得到全面增强, 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为标志, 高新区的作用和影响力显著 提高; 113 项事权的落实和政务创新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 以 高效快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基本形成; 以世界 500 强企业和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入驻及专业园区的建设为标志, 项目 聚集度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为领航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以主次干道路网快速拓展,园区 建设大踏步跨过南中环街为标志,8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新园区建 设全面展开; 以孵化器建设和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措施实施为标志, 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和“百名研究生集聚”工程全面启动为标 志,吸引高端人才的系列举措得到全面实施,人才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以高新公园、诚信广 场、数码港广场的建设为标志,着力打造美化亮化的高新区,园区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太原高新区已经成为太原市率先发展的先导区, 成为山西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之路。目前,太原高新区共有各类 入区企业 3000 余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总数的近 50%。初步形成了以煤化 工技术研发、 电子信息、 文化创意、 新材料、 新能源与环保节能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园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 留学人员创业园、 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基地等 5 个国家级基地, 以及山西动漫游戏产业发 展基地、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山西省信息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省循环经 济试点园区等 4 个省级基地,已成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人才、项目、企业蕞为聚集的区域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的位次大幅前移。 太原高新区坚持对外开放,影响日趋扩大,与世界上 3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 作和联系,以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基地 为平台,吸引留学人员 177 人,创办企业百余家。、、等中央领导同志 曾先后视察太原高新区。 太原高新区秉承诚信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对外开放为主线,正在为创建全 国一流开发区而努力!
十二五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和我市“三个一流”的战略部署, 坚持“引领和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抓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 重要载体”的发展定位,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打造孵化基地、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和扩区 为着力点,内抓提升转型、外抓扩区跨越,瞄准高端产业,引进品牌项目和重大项目,高标 准、高起点、高强度建设全省蕞大的科技创新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跨越发展带动区、 科学发展示范区。 十二五高新区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 依托“两岸三地”的战略布局,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 业为配套,打造集科、教、文、体、娱、居、金融为一体的生态化现代科技城。具体是:以 学府园区本部为主阵地,打造孵化基地、研发基地、总部基地、人才基地、资本市场;以汾 东新区为主阵地打造物联网、 云计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工业园; 以姚村新区为主阵地打造新 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园、煤化工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物流 产业园等,从而形成一个分区布局、整体推进、功能联动、产业集聚的空间开发布局。在空 间上成为太原市南部新城拓展的重要组成; 在功能上成为新兴产业的载体、 人才的高地和科 技项目的辐射源;在作用上成为带动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基 地,成为经济的新增长极;在开发顺序上,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土地为保障,做到基础设施 配套先行、生态环境营造跟进、确保项目按时开工。
十二五高新区全区主要经济目标: 按在地统计口径,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三番。工业总产值达 1000 亿元,年均增长 65.7%;地区生产总值达 400 亿元,年均增长 51.6%;固定资产投资达 336 亿元,年均增长 47%,五年累计达 900 亿元;财政收入达 50 亿元,年均增长 42.7%;经济 总量占全市的 10%左右。 报科技部口径,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 20%左右,新增投资 1200-1500 亿元。到 2015 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 2700 亿元,工业总产值 2400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700 亿元,利 税 240 亿元,财政总收入 50 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